close

1910年落成,當時人稱為「石頭厝」或「大和町洋樓」,雖然小巧的洋樓,但卻陪伴北門一起訴說台北的故事。

✪洋樓身世✪

  • 1895年 日人治臺,營造商「大倉組」來臺設置分部,九州柳川人高石忠慥(1850-1922)登任主任。
  • 1901年 高石忠慥自組「高石組」,參與承包許多大型營造工程。
  • 1910年 高石組在撫臺街一丁目落成辦公空間,即今日的撫臺街洋樓。
  • 1937年 建物改由佐士原商社使用,主要作進出口生意。
  • 1946年 戰後成為「人民導報」的編輯部辦公室。
  • 1948年 天利水電行,專門修理冷凍庫或蓄音機等高價電器。
  • 1950年 由國防部接管,分配給警備總部軍法處作軍官宿舍。
  • 1997年 指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。
  • 1998年 六戶居民陸續遷出、洋樓閒置。
  • 2000年 遭遇火災,木造結構毀損嚴重。
  • 2007年 修復完成。
  • 2013年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進駐。

 

✪建築之美✪

  • 一樓為唭哩岸石砌成,石木混和的構造,騎樓寬敞,以半圓拱門作為出入。
  • 二樓木造,外層飾以洗石子面裝飾。
  • 屋頂為仿官廳的馬薩斜頂,且開三個老虎窗為透風口。
  • 仿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。

 

▼靜靜座落在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。

撫臺街洋樓01.JPG

▼很有美感的撫臺街洋樓,拱門、長方形木窗(與原樣式有點差異)、老虎窗

撫臺街洋樓02.JPG

▼石造四柱、三間隔拱廊的亭仔腳,天花板有木材拼組出交織的圖案,很有藝術性。

撫臺街洋樓04.JPG

▼屋內展示當年「高石組」服裝、物品。

撫臺街洋樓10.JPG

▼二樓為木造式建築

撫臺街洋樓11.JPG

▼屋頂為複折式桁架。

撫臺街洋樓20.JPG

▼通風的左側小老虎窗,中間者最大。

撫臺街洋樓19.JPG

▼仿馬薩式雙脊屋頂,鋪上銅片瓦。

撫臺街洋樓21.JPG

▼與幾步之遙的北門,一起穿越不同治權的時光。

撫臺街洋樓03.JPG

▼日治時期的舊照,都已經復原整建了,應該也把上層開放式欄杆的陽台一起還原。

撫臺街洋樓25.JPG

很特別的獨棟街屋,很特別的風采。

 

撫臺街洋樓

地址: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26號

 

【撫臺街洋樓的白色恐怖故事】

主角:宋斐如(1903-1947)

終戰結束後,被任命為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副處長,卻在這兒創辦了「人民導報」,在一九四五年二月一日的社論提及「敵產(日產)處理問題」中,批判當時接收人員的貪汙行為,提及接收人員到了光復區(台灣),只見接收的封條一貼,就萬事大順利,再來就五子登科「金子、房子、車子、位子、女子」,什麼都有了。後來行政長官陳儀在一九四七年二月,要求他選擇當官還是辦報,最後宋斐如選擇辦報,繼續為人民發聲。三月八日報社被查封,十一日被穿著便服的憲兵帶走,從此以後音訊全無。
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羅傑小沙 的頭像
    羅傑小沙

    羅傑小沙

    羅傑小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