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咖啡帶:全世界大部份的咖啡生產國皆位在南、北回歸線所包夾的熱帶、副熱帶地區,此咖啡栽培區又稱「咖啡帶(Coffee Belt)」或「咖啡區(Coffee Zone)」

▼全球咖啡帶示意圖(The Coffee Belt Map (melacoffee.com))

coffee_belt_1024x1024.jpg

咖啡樹算是熱帶植物,咖啡帶的年均溫大約都在20°C以上,如果低於20°C以下,則比較無法健全生長,台灣雲林古坑咖啡就位在這一條咖啡帶附近,正是日治時期咖啡種植園的主要所在地。

(一)氣候

阿拉比卡種不耐高溫多溼,也不耐5°C以下低溫,所以多以海拔1000~2000公尺高地斜坡為生產地,羅布斯塔種則因適應力強,多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低地。羅布斯塔的原義就是「頑強健壯」,就知道他是多耐環境的英雄好漢了。

最適環境:降雨平均大約1000~1200公厘,適度的日照,阿拉比卡不耐強烈日照與酷熱,更適合在易生晨霧地氣,特別是日夜溫差的的地方。

(二)土壤土質

有足夠濕氣與水分且巨富有機質的肥沃火山土。咖啡的原產地ー衣索比亞高原就佈滿這種火成岩兆風化土。其他如巴西高原地幣,中美洲高地、南美安地斯山脈周圍、非洲高原、西印度群島、爪哇…等主要生產地帶,都與衣索比亞高原地帶一樣,擁有水分足的肥沃土壤。

(三)地形與高度

有一般慣性認為高地生產的咖啡品質較佳。咖啡帶地生產國因為有山脈穿越,它們會以「海拔標高」作為分級標準。例如瓜地馬拉的SHB(Strictly Hard Bean),7等級中的最高級是SHB,代表它的產地高度 為1370公尺) 。咖啡莊園位在斜坡高地上,在這樣的地形上,氣温低且易起晨霧,能夠緩和熱帶地匾特有的強烈日照, 讓咖啡果實有時間充分發育成熟。但也並非低地生產就沒有品質較佳的咖啡,牙買加的「藍山」與夏威夷「可那」…等就是非高地採收咖啡。貝要有合適的氣温、降雨量、土壤、,起晨霧且日夜温差大,就能栽種出品質咖啡。地形的高地只是通則的參考因素。咖啡的主要消費市場歐洲諸國,從以前就給肯亞及哥倫比亞等高地咖啡較高評價。定量的咖啡豆能夠萃取出較多的咖啡液,也是高地咖啡獲得好評的原因之一。

▼產地海拔高低的咖啡特徵比較表

咖啡豆產地高低.jpg

 


arrow
arrow

    羅傑小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